PNAS:Shp2和Pten“相爱相杀”在造血系统中扮演不同角色

上海交通大学PNAS发表癌症新文章

【字体: 时间:2015年10月15日 来源:生物通

编辑推荐: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Shp2和Pten在骨髓增生中发挥相互拮抗作用,却协同作用促进了哺乳动物红细胞生成。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10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生物通报道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Shp2Pten在骨髓增生中发挥相互拮抗作用,却协同作用促进了哺乳动物红细胞生成。这一重要的研究发现发布在10月12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

上海交通大学的朱鹤(Helen He Zhu)副研究员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冯根生(Gen-Sheng Feng)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上海交大是论文的第一研究机构。冯根生教授在细胞信号传导及糖尿病与肥胖症的机理研究方面做出了世界领先的突出贡献,被吴瑞先生列为1949年以来对生物化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84位旅美华人科学家之一。

骨髓增殖性肿瘤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骨髓一系或多系(如粒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巨核细胞系统和肥大细胞)过度增殖为特征的疾病。白血病俗称血癌,其特征为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及其他造血组织中呈恶性、无限制性增生,浸润全身各组织和脏器,同时外周血中血细胞有量和质的变化(红细胞、血小板减少、白细胞明显增多或减少,常出现幼稚细胞)。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感染、出血、肝脾或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等表现(延伸阅读:Nature揭示癌症干细胞逃命之路)。

Pten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第一个具有脂质磷酸酶活性和蛋白质磷酸酶双重活性的抑癌蛋白质,通过其酪氨酸磷酸酶的活性,阻断多种促癌发生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影响肿瘤的生长、迁移、粘附和侵袭功能。

Shp2/Ptpn11是一个进化上相对保守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由PTPN11编码的Shp2也是非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中的一员,并且被认为参与了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信号转导过程的激活。在细胞浆中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激活后,Shp2是信号通路的下游受体。Shp2作为细胞传导通路中负调节因子,可以刺激细胞增殖和分化。近年来系列研究证实,Shp2不仅在正常造血细胞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Shp2异常活化与白血病和其他一些肿瘤细胞恶性增殖病理过程密切相关。

以往的数据表明,Shp2和Pten在髓细胞生成和白血病生长中分别发挥了正负调控作用。在这篇PNAS新文章中,研究人员证实除去Shp2确实可抑制Pten丧失导致的骨髓增殖效应,表明这两个酶调控的信号通路之间发挥了直接相反的作用。但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发现Shp2和Pten双基因敲除小鼠罹患致命的贫血,这一表型揭示出Pten和Shp2在红细胞生成中起着从前未知的协同作用。致命的贫血是由于祖细胞偏态分化及红细胞寿命缩短所导致。与之一致地是,用一种特异的Shp2抑制剂来治疗Pten缺陷小鼠可抑制骨髓增殖性肿瘤但却会导致贫血。这些结果确定了Pten和Shp2协调作用促进了红细胞生成,而在骨髓增殖性肿瘤形成中相互拮抗发挥作用。

新研究阐明了血细胞谱系中细胞类型特异性的信号串扰,将在精准医学时代引导更好地设计出针对白血病和其他癌症类型的药物。

(生物通:何嫱)

生物通推荐原文摘要:

Shp2 and Pten have antagonistic roles in myeloproliferation but cooperate to promote erythropoiesis in mammals

Previous data suggested a negative role of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Pten) and a positive function of SH2-containing tyrosine phosphatase (Shp2)/Ptpn11 in myelopoiesis and leukemogenesis. Herein we demonstrate that ablating Shp2 indeed suppressed the myeloproliferative effect of Pten loss, indicating directly opposing functions between pathways regulated by these two enzymes……

作者简介:

冯根生教授

博导,1981年毕业于中国杭州大学生物学系,1982年-1984年就读于第二军医大学,获免疫学硕士,1990年获印第安那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现任加州Burnham研究所教授,兼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病理系教授,2006年聘为厦门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兼职教授,同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探讨糖尿病、肥胖症和肝癌的分子机理及新型药物的开发,得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支持,先后在Science、Nature Medicine、Cancer cell、PNAS、EMBO J. 等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发表了两百多篇文章并担任Nature Cell Biology等十个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的评审专家、美国《生物化学》等杂志的编委,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美国心脏学会、美国癌症学会等美国、欧洲、香港的八个基金机构担任评审人。由于其在细胞信号传导、干细胞的维持与分化、糖尿病与肝癌的致病机理方面做出了世界领先的突出贡献,被吴瑞先生列为1949年以来对生物化学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84位旅美华人科学家之一。